您好,欢迎来到陶瓷官网!请[登录] [注册] 服务热线: 19912348019、19932908262 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
关注陶瓷官方微信
更多

大写的先生,送别张守智老师

发布时间:2020-05-28 来源:中国陶瓷官网 933次浏览
一个500cc的量杯,
一把30公分的钢尺,
为中国日用陶瓷测量设计60余年,
创作国瓷不计其数,
被业界尊为陶瓷泰斗,
成就一世人生传奇。
他就是,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艺术系教授;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顾问;
历届中国陶瓷创新设计评比评委;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委;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评委;
中国工艺美术馆艺术委员会委员;
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评估委员会委员;

我国著名的陶瓷艺术设计家张守智先生。



2010年12月19日,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在广东佛山举办“第九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展”欢迎晚宴,我第一次见到张守智先生。/高大庆摄影


张守智先生195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陶瓷专业。自五十年代开始,他参加 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庆典用瓷“建国瓷”等国家用瓷的设计和监制。1992年获国务院授予“为中国文化艺术事业做出突出贡献”荣誉称号。2007年获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授予“中国陶瓷行业终身成就奖”,被大家尊称为“中国陶瓷泰斗”。



2010年12月19日,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在广东佛山举办“第九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展”,张守智先生第一次看到我。/高大庆摄影



2015年3月26日,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在湖南醴陵举办“第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展”,再见到张守智先生。他和我们分享了他的陶瓷设计历程,聆听了一把钢尺一个量杯的故事。那晚在酒店大堂有幸请教许多疑问,张老师诲人不倦,畅聊近两个小时,从此成为私塾弟子。/高大庆摄影



2015年5月7日,在深圳文博会上张守智先生介绍最新设计。/高大庆摄影


《张守智 吕晓庄60年陶瓷设计作品展》讲话

文/张守智



1954年, 我和金宝陞同学毕业留校做带职研究生, 科主任祝大年教授是我的导师, 分配我的学习研究课题是日用陶瓷设计。祝先生交给我一把30公分设计测绘“建国瓷”用的钢板尺和一500cc的量杯。先生说:守智啊,咱们第一届毕业生只有你们4个人, 施于人(班长)分到景德镇筹备陶瓷学院,齐国瑞(副班长)分到轻工部从事全国陶瓷美术工作。留校培养你做日用陶瓷设计教学,你要用这把尺子和量杯,继续测量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的“美食美器”,测量世界名 牌陶瓷餐具的发展变化,“量30年,你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日用陶瓷设计教师”。课下, 我和金宝陞两个人都因为文化水平低、年轻,不理解。金宝陞对我说,你拿一把尺子,量30年你能成为艺术家?


可是尊照老师的教导,我用这组量具,用这把尺子在我走过来的生活用瓷的设计路上,整整量了60年,他测量着我在工艺美院的设计教学和退休后我的陶瓷设计与生活、生产相结合的尺度,在今天它还在测量着我的陶瓷设计人生。在展室,这把“建国瓷”的钢板尺,就在那儿陈放着…。


张守智设计作品/建国十周年国宴用瓷


每当我从产区回校、带学生实习回来,我的导师们张仃院长、厐熏琴院长、祝大年先生、髙庄先生常常叫我去他们家里汇报和教导我的是什么呢?就是我们是这个时代的人,我们的设计、我们的科研、我们的艺术是为了提高这个时代人们生活的质量、 为了这个时代的人的生活服务, 也就是毛主席说的 为人民服务。


这个文明古国, 发明瓷器早于全世界一千年,历史上我们的前人为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做了非常大的贡献。今天,又迎来中国经济文化大发展的时代。可是今天我们这样一个陶瓷生产大国,我们的日用陶瓷在中国陶瓷行业里面产业规模最大,但是产品的品质却处在行业最落后的位置, 产品被来样加工、贴牌生产控制,我们家庭的餐桌上天天用、天天看的瓷器多是出口转内销的。在酒店、宾馆饭店,从南到北,餐桌上的一片白瓷,仅是西餐具变成盛中餐的菜盘子了。


目前我们的老百姓觉得瓷器就是个易碎品,忘掉了中国 “美食美器”的食文化传统了。大量生产的白瓷,只有原料加人工,产品的附加值非常低,工艺落后没有自己的设计,浪费着不可再生的原料资源,农民己经不来陶瓷厂打工了。


张守智设计作品/2004/晨曦海棠


今天, 这个展览就是用这5个企业,这三、四十年来,我们所从事的科研、基础原料的研发和设计的产品,向同行、向大家作个汇报。在展室旁边就有世界著名的英国的威基伍德品牌、皇家道尔顿品牌的餐具、世界最好的水晶玻璃捷克酒具。我们这五个企业,每一个企业自己的产品,整体上都比不上欧洲、日本的一个大品牌。整体上是因为我们现代瓷的品质,还没有打造名牌的 那样一个时间。世界上一个名牌企业的产品品质,从融入人们的生活到被全世界公认,没有低于150年到200年的。目前,我们国有企业的品牌很多没有了,我们的民营企业的品牌刚刚30多年。英国威基伍德这样的名牌,200年前软质瓷材质骨质瓷发明成功,到被欧洲人承认花了60年。树个品牌不是评出来的,是在融入人们的社会生活当中被世界公认的,因为它们提高了 那个时代人的生活质量。


我们搞现代生活瓷, 做餐具文化产业, 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所以我觉得我们国家提出的自主创新,发展品牌经济的战略方向是对的。在展室里面,我们有局部的科研、技术、工艺,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强强联合所创造的产品,己领先于欧洲同行业。希望大家看我们的展品的时候,作一下对比。在我们这个展室当中5个企业的管理、市场,包括设计人员,技术人员都来了,来听取大家的批评,听取大家的意见。希望社会更加关注日用陶瓷。在这次展览会上,我们不搞开幕式,不搞剪彩,因为我们还没完成周恩来总理振兴中国陶瓷这样一个期望,还没有完成使命。


中国的日用陶瓷产业在今年上半年到现在遇到了产业结构调整, 痛苦发生在我们做陶人的身上。不要找外因,要找内因,面对市场、面对生活,我们做陶瓷的人也在生活之中,产业结构调整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面对这样的一个状况,是后退,是关门?还是客观的面对现实?我们爱祖国的陶瓷文化事业,我们热爱生活,要分析市场,按照市场发展的规律,加强科技研发,提高制作工艺和创新设计,做好储备。


张守智设计作品/曲壶

我们有信心, 用现代的理念、观念和已经做出来的成果和大家交流。中国人是有志气、有文化、有传统,有创造智慧的民族。而且,的的确确就在展览的前10 天,深圳的一个新工艺出现了,又领先于欧洲厂家,这个工艺的出现可能整个改变了当代陶瓷装饰印刷的工艺历史,所以我们绝对有信心实现周总理的期望。



作者/张守智/2013年8月18日 “张守智 吕晓庄60年陶瓷设计作品展”展会上迎宾讲话/来源《山东陶瓷》



2015年5月7日,在深圳文博会上张守智先生介绍茶壶设计。/高大庆摄影


新中国日用陶瓷设计的开拓者—张守智


文/饶中亮



张守智从事日用陶瓷教学,设计逾六十年,是新中国陶瓷事业发展的见证者和亲历者。他在这一领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却没有为自己出版过一本专著,举办过一次展览。他婉言谢绝人们称呼他为“泰斗”。直到2013年8月,他在一众业内朋友的极力坚持下,在北京的一处并不太显眼的地方举办了一次展览。它的面积不大,规格却不小:陶瓷专业的协会领导,各产瓷区的行政负责人,各位著名的陶瓷艺术家,几乎所有主要日用瓷生产厂家,都自发地来了。一次没有剪彩,没有宴会,规模并不盛大的展览,却被陶瓷业界作为一项盛事。通过张守智从事陶瓷设计六十年所呈现的数百件佳作,俨然成了一次回顾新中国日用陶瓷发展历程的盛会。


张守智在新中国当代日用陶瓷设计领域中的杰出成就,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 创建新中国日用陶瓷设计的教学体系


1950年,北平国立艺专转为中央美术学院,1951年,张守智以第一批学生的身份入学。毕业后留校做了教学,成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陶瓷专业人才。张守智留校以后,一边做教学,一边配合院校筹备中央工艺美院的建设,1956年,中央工艺美院正式成立,从其成立到1966年之间,每一届大约毕业15个学生。这些学生毕业后大都成为我国陶瓷业的中坚力量。针对本科生根本解决不了生产第一线设计人才的供应需求的现状,1959年,张守智参与并主持了由轻工部和中央工艺美院举办了第一届全国各产区参加的陶瓷培训班。



张守智设计作品/2005-2007  UFO茶具


仼职专业教研组工作中,为专业基础课教学建设,充实教学內容,大胆提出教改方案,将陶瓷美术系全系的,本科55级、56级、57级三个进入陶瓷美术专业的班级同学的陶瓷史、造型基础、装饰基础课的“课堂教学搬进故宫”,在系学委会和梅健鹰系主任的批准下,在故宫博物院吴仲超院长的大力支持下,在故宫西路特批给一套宫院作为课室。邀请故宫陶瓷组专家陈万里、孙瀛洲、冯先铭先生,授讲中国陶瓷史。带职研究生课题研究方向选定“日用陶瓷”,遵照张仃院长指定其造型课题要从严谨的传统紫砂造型入手,于1962年至1964年的课余及四个寒暑假,对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广州中山大学图书馆,广州美院和画家唐云先生珍藏、馆藏的数百把明、清紫砂壶进行测绘,注水试验,铭文拓片整理分析临摹,探索造型设计规律进行专题研究,该测绘图纸手稿于1976年提供给宜兴陶瓷公司,轻工出版社1976年出版。后来再给陶瓷产地举办培训班时,张守智就结合自己对历史器型的认识给学员讲解造型中的奥妙,并结合这样的规律把握传统经典器型的神韵所在。


教学40余年中,他对中国传统陶瓷造型、宋瓷、紫砂、民间陶瓷、国际餐具做了专题研究。在中国陶瓷产区景德镇、宜兴、龙泉等地,建立教学创作设计基地,教学与生产相结合。在宜兴做培训班的那些年,张守智结合学员们不同的成长背景、特质、做工,因人而异,分别设计出 “汉方”、 “方竹”、 “月晕”、 “构成”等造型,使学员们的艺术潜质和创造能力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现在,这些学员都已经成为蜚声海内外的艺术家。


张守智设计作品/2013  生命泉

2. 将日用陶瓷设计融入个人艺术实践,形成鲜明的艺术风格


张守智认为,设计应该以人为本。设计的标准就是要把好的作品、好的工艺、好的材料、融入人们的时代生活。设计的目的,就是提高人们物资和精神生活的质量,不论是实用品还是观赏品,它的设计必须遵从这个时代人的生活方式,其色彩、质地、艺术风格也要遵从这个时代人的审美观。陶瓷设计不是跟着市场的风向跑,而是引导生活、引导消费。如果陶瓷设计师一味只专注在工作上,不热爱生活,只想着泥料、烧造,不关注更广大的市场和市场背后的生活,他所创作的作品会有很大的局限性和狭隘性,包括地域、宗教、气候各个方面的局限。就像以制青瓷文明的浙江龙泉,龙泉人将当地的好山好水融入了自己的作品中,制作出了优质的青瓷,他们也更应该走向世界,了解更多人的需要,更加完善自己的作品。


紫砂壶作为一个茶文化上的实用工具,首先要有比较强的实用功能。紫砂原料具有保温效果好、气孔率高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其次紫砂的式样和形状也得随着人们审美情趣的发展而变化。他在创作“曲壶”的过程中,融入了几何学中的蚌壳、蜗牛、渐开线,把艺术创作转化成了数学规律。


而“回方”壶的设计,则融入汽车的设计创意,显得它的空间形很具有现代感,并参考了青铜器的造型元素。“蜗牛”壶的造型受几何学的启发,运用了彩陶作为基础。 

 

张守智设计作品/APEC国宴瓷


3. 产学研三位一体,将学术成果转化成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953年,时任政务院副总理的郭沫若建议制作“建国瓷”,以用来宴请全国劳模、海外同胞和外国元首。国家组建了“建国瓷制作委员会”。建国瓷设计的具体工作由刚成立的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主任张仃领导陶瓷科师生完成。其设计任务是国宴用中、西餐具。张守智作为陶瓷科的学生参与其中。建国瓷本着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精神,简化旧时中餐宴会的繁琐配套,按新中国宴请形式,以实用为标准。在保留了大部分原有造型的同时,对餐具中的酒具、茶具作了重新设计。在汇集了大量的设计方案后,几番省稿、易稿,确定了祝大年设计的传统青白瓷斗彩缠枝牡丹纹中餐具及青花海棠纹西餐具各一套。整个装饰吸取了敦煌图案的结构及风格特点。为保证装饰设计样稿的清晰、标准,从前门国画生产合作社请来了著名工笔画家陈大章等先生描图、画样。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文化部从故宫博物院调来多件康、雍、乾时期的陶瓷实物,以供参考。当时许多知名艺术家都参与了建国瓷的设计与指导工作。为确保成瓷与设计样稿的一致性,时为陶瓷科主任的祝大年与高庄、郑可、梅建鹰带张守智等学生1952年暑期来到景德镇开始试制工作。建国瓷的设计,研制,使张守智从学生时代开始,就经历了严格的专业训练和丰富的实践考验。为以后的设计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53年《建国瓷》任务完成后,陶瓷科师生得到周恩来总理在前门“全聚德”的接见和宴请。


作者/饶中亮/著名陶瓷艺术品收藏家/评论家




2016年6月23日,在景德镇陶瓷学院为国家艺术基金日用瓷青年创新人才培养授课。张先生以投影展示其部分设计作品、从草图到实物,饕餮盛宴,美轮美奂。用情深处,先生落泪了。我以学员的身份,在殿堂里再次了解到陶瓷艺术设计的艰辛与伟大。/高大庆摄影



2018年1月5日,在北京陶瓷艺术馆参加陶瓷科学与艺术杂志主办“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年会”张守智先生和吕晓庄先生。/高大庆摄影


2018年1月5日,“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年会”张守智先生总结性发言。/高大庆摄影


2018年1月5日,张守智先生对中国陶瓷行业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寄予厚望。/高大庆摄影



2018年1月5日,那天一见我,张守智先生就对我说:“大庆你一定要把你的仙鹤纹样做到日用瓷里去……。”这是张守智先生和我在镜头里的最后一次互望。/高大庆摄影


2018年8月18日,我的作品入选国家博物馆“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在展厅里收到北京陶瓷艺术馆陈美霞馆长来电说:“这几天张守智老师还向我们还夸您呢……”


2020年春节,年初五我向张守智先生问安,聊了十分钟,那是我们最后一次通话。


2020年4月7日,我再次微信问安得知:“我卧病在床上”。“没有食欲,体弱无力,行走困难,每日夜十几次厕所,立身站立起不来了。”


2020年5月26日,微信得知,是日20点张守智先生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去世,享年八十八岁。


闻此噩耗,久久不能平静,回忆起和张守智先生相识将近十年来的一幕幕画面,不禁长悲撰联:


量器有情陶瓷落泪喘喘报国六十载,育才无悔精神永存孜孜不倦万千人。

关键字: 张守智
服务热线:19912348019、19932908262 自动传真:0315-5928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