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国家艺术基金《龙山黑陶艺术创作人才培养项目》邀请到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设计学科评议组成员,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导,为学员讲授《开放的手工艺传统——产业化模式下的手艺本质》。
首先李立新教授讲到龙山黑陶是新石器时代最尖端的技术,它代表的文化传承与工艺内涵在今天仍有研究意义。在当今的数字化时代,与黑陶一样的工艺美术都面临着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设计学科建设与发展,借鉴国外相关学科的思想学说,结合中国实际,拓展设计学科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强调重视自身的手艺经验,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与发展依然是热门话题,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创意产业”行业之一的手工艺的意义和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
其次李立新教授剖析在当今社会工艺美术正面临着三大转向,分别是:
从“工艺文化”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转向。他讲述了老一辈的艺术教育家对于工艺美术研究作出的突出贡献。而到了今天,工艺美术研究更多的是被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之中,导致了工艺美术的研究被边缘化。
从工艺的“现代性”到“现代手工艺”研究的转向。他讲解了工艺的“现代性”和“现代手工艺”的定义,并通过讲述“现代手工艺”发展现状,指出在工业产品体系中“现代手工艺”依然具有合理开发自然材料、设计与制作一体化、绿色化和个性化设计推广三方面的影响。
从工艺的“产销合一”到“创意产业”研究的转向。李教授对学员们详细解读了创意产业的产生、发展及影响,并分析在创意产业的背景下,工艺美术的研究遇到的机遇和挑战。
接下来,李立新教授通过列举产业化模式下手工艺发展的案例,从四个反面阐述了手工艺发展的特点:
1.运用先进的技术和相应的工具,不失手工制作的特性;
2.现代材料与自然材料相结合,优先考虑资源消耗问题与环境保护;
3.注重需求者的感性特点,确立个性化、多样化、人性化原则;
4.模糊工艺与艺术的界限,符合视觉欣赏特点,走向多元化的层面。
最后李立新教授讲到手工艺一方面因其开放的系统,以独特的发展形式在现代设计的夹缝中生存、壮大,并为现代设计提供参照;另一方面吸取了工业文明的成就,过滤掉了传统手工艺中那些繁杂和琐碎的形式,摒弃了不适宜现代生活、现代审美的那些东西,使其获得了新的、现代的理念、方法和形式。
来源:2018龙山黑陶艺术创作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