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陶瓷官网!请[登录] [注册] 服务热线: 19912348019、19932908262 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
关注陶瓷官方微信
更多

云尽未驻足 再攀最高峰——专访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朱文立老师

发布时间:2017-10-18 来源:中国陶瓷官网 202次浏览

官瓷睡百年,

朱氏唤重生。

再现神异彩,

复见天蓝青。

解密八百载。

传技万年兴。

云尽未驻足,

再攀最高峰。

朱文立.JPG

宋代有五大烧造瓷器的名窑:汝、官、哥、钧、定,以汝窑为首。宋代后期,汝瓷专为宫廷烧造瓷器,即“汝官瓷”,简称“汝瓷”。汝瓷与众不同之处就是它的釉色天青色。天青就是雨过天晴,乌云散后,天空似蓝似青,让人感到安详宁静之色。汝瓷烧制工艺考究,色泽独特,随光变幻。你观其釉色,天青色温润古朴;抚其釉面,平滑细腻如美玉;再细看它的釉面,有蝉翼纹,若隐若现,有气泡,如雾蒙晨星。当你如醉如痴地观赏它时,你会觉得它蕴藏着无尽的内涵,含蓄之美的东方神韵尽在其中。

中国古代陶瓷技艺创造了无数的经典,而创烧于北宋晚期的汝瓷被视为中国瓷器烧制技艺的巅峰,但是它仅存世20年就消失了。800多年来,陶瓷工匠们都在苦苦地寻觅着,乃至不惜呕心沥血,试图仿制重现。今天,我们有幸采访到了解读了汝瓷的“信息密码”,具有汝瓷传奇的朱文立大师。

朱文立,男,1950年生,河南汝州人,高级工程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汝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河南省优秀专家,2016年获得中宣部认定的“大国工匠”(全国陶瓷工艺类唯一入选),由中央电视台录制并在十一期间播出。

自1976年以来,一直从事汝瓷研究工作,先后研制成功了临汝窑豆绿釉、天蓝釉、月白釉、葱绿釉。1987年4月研制成功了汝官瓷天青釉。

其作品被日本首相小渊惠三、以色列总统魏茨曼、韩国总统金泳三等多国元首和广大汝瓷爱好者收藏,并得到赞誉。韩国总统金泳三并为朱文立先生题写了“中华神瓷”。

中国陶瓷官网:朱文立老师,您好,您是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又是汝瓷专家。在您身上有着“汝瓷杰出传承人”的标签和光环,请您为我们讲讲当时是在怎样的条件和环境下,要研制天青釉汝瓷的。

朱文立大师:

1975年,我29岁,刚从部队复员,虽然是高中学历,但在当时也算是有一定的学历,而且我喜欢化学,就被安排在汝州市汝瓷二厂的试验组研究和开发临汝瓷绿豆釉。后来我将临汝瓷豆绿釉的研制过程写成了论文《汝瓷豆绿釉》发表在1980年的《瓷器》杂志上,得到当时国家轻工部科学研究院教授李国桢的重视,李国桢通过写信指导了我的研究,这时我才知道自己研究的豆绿釉是临汝瓷,而不是汝瓷。后来汝瓷二厂任命我为厂里 “临汝窑天蓝釉”试制组组长,继续研究,我很乐意投身到这项事业当中。

那个时候条件没有现在这么好,为了寻找原料,可谓是要克服千难万阻,想找原料,要骑自行车到远离市区的山里寻找,我骑坏了4辆自行车,背坏了5个帆布包,磨烂了几十双千层底老山鞋。

1982年4月,第一届古陶瓷学术讨论会在河南巩县(今巩义市)召开,我宣读了《汝瓷豆绿釉》和《汝瓷遗址踏勘》。这在叶喆民、冯先铭汝窑清凉寺窑址1987年被“最终证实”之前。当年10月我参加了首届国际古陶瓷研讨会是当时国际汝瓷研究的最高水平会议。国内外专家的观点给了我很多想法,李国桢教授,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古陶瓷学会会长冯先铭等希望我能借人加紧研究汝瓷“天青釉”,并努力寻找汝官窑的下落。事情紧急任务重,我用我全部的精力投入到这份事业当中。1984年,我参加了以省轻工研究所为龙头,以汝瓷一厂为基地的汝瓷“天青釉”联合攻关小组。

在攻关小组里,我使用了最笨但是有效的办法,我对汝州地区所有陶瓷原料一一加以分析,对几种主要陶瓷原料,如风穴土、唐沟土、焦宝石等,进行化学成分和X射线衍射分析。对比冯先铭1977年采集的汝窑瓷片,考察了临汝窑各个窑址,采集了数十种原料进行化验,选出有用的原料进行调配。但是,连续两年的试验都失败了,科技攻关小组被迫解散,那时候我是夜夜难眠,我始终想不明白,我们已经尽可能将配方做到了与传世汝瓷完全一致,而且各种窑变都试验过,仍不能成功,应该是有没被发现的窍门在里面。在这时,清华大学杨根教授给我寄来一本《历代名窑资料汇编》。里面提到了“柴瓷”,通过里面活人入窑的故事,想到可能和骨头磷和钙的成分有关,于是我加入了猪骨和羊骨烧制,当时我的配方达到了328个,反复持续了3年,失败过1000多次,终于烧出了梦想中的天青色。我在论文中也有阐述。1988年7月我所烧汝瓷“天青色”通过了国家轻工业部和河南省科委的鉴定。

虽然过程很艰难,但是我是抱着必有成果的信心来对待的,可谓是功夫不负有心人。

朱文立作品 弦纹洗.JPG

中国陶瓷官网:从您研制成功天青釉汝瓷到现在有30年,您如何看待当前汝瓷的发展?您认为下一步汝瓷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朱文立大师:

通过30年的寻找和研究,虽然汝瓷经历了时代的变迁,但是我们一直没有停止揭开汝瓷谜团的步伐。我们发展汝官窑址,并再造汝官瓷;发现北宋官窑址,并再造北宋官窑瓷,我们要继续寻找柴窑。汝瓷已经成为汝州市人的一张名片,在揭开柴窑面纱的同时,我们更要传承和发扬下去。

非遗生产性保护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如何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目前陶瓷工艺的创新主要表现在造型上,传统汝窑器型种类不多,但个个经典;一味固守传统无法与时俱进,但创新不能偏离汝瓷的传统工艺规范。传承与创新的共同目标应是追求“优秀”。在釉色和烧制技艺上,烧制技艺应让更多人知道,要让更多人加入汝瓷传承的队伍。但核心的汝瓷釉料配方不能扩散,不能让外国人得到,更不能搞滥。

汝瓷在海内外名气很大,目前销路不错,收藏界更为热捧。目前,汝州市汝瓷从业人员数千人。在汝州及周边地区,一些不具备技术条件的地方和个人也纷纷烧造,所产产品贴上汝瓷标签流入市场,这是不严肃的。汝瓷的生产和市场都应该向优秀看齐。

汝窑奁.jpg

中国陶瓷官网:请您从专业的角度为大家讲解一下汝瓷的特点及工艺。

朱文立大师:

宋代有五大烧造瓷器的名窑:汝、官、哥、钧、定,以汝窑为首。汝瓷较大的特点是香灰色胎、淡天青色釉、芝麻支钉釉满足、开片如蝉翼。所谓香灰色胎指的是汝窑瓷器的胎色就像我们家里烧香时落下的香灰的颜色。汝瓷按釉色分有天青、豆青、粉青诸品。汝窑瓷器釉面普遍有开片,片纹不一,最漂亮就是那种一层一层鳞状的斜茬开片。瓷釉开片都是随机的,自然的,人很难干预控制,所以叫“自然天成”。

汝瓷的中含有玛瑙点缀灿如金星,色泽青翠华滋,釉汁肥润莹亮,有“雨过天青云破处”之誉。汝窑瓷器一般都较小,盘、洗、碗等口径一般在10-16厘米之间,超过20厘米的极其个别,超过30厘米的几乎没有,故有“汝窑无大器”之说。

汝瓷采用传统手工制作陶瓷方法,制作一个陶瓷的工序高达十三道,包括淘泥、摞泥、拉坯、印坯、修坯、捺水、画坯、上釉、烧窑、成瓷、成瓷缺陷的修补,做工精细,设计唯美、承艺汝瓷以“釉色层”领先,器型古朴典雅得当,光润有度,由于汝瓷釉层厚,常有开片如鱼鳞、蝉翼状,手感润滑如脂,似玉非玉之美。

北宋官窑 竹節瓶.jpg

中国陶瓷官网:您最近两年再做哪些关于汝瓷的工作?

朱文立大师:

我这一生都在寻找,现在我在寻找柴窑址,希望能够再造柴窑瓷。日本陶瓷专家大谷光瑞认为,柴窑是明代文人雅客的伪证,实物并不存在。我不这么认为,柴窑的记述虽然多种多样,但有几点是相同的,这就是“天青色”。这与汝窑瓷器釉色相近,二者之间应该存在一定的关联。柴窑比汝官窑早一百多年。之前认定北宋官窑设在开封,可事实上它在汝州。汝州是一个烧瓷的王国,是中国陶瓷艺术的母胎和种源,通过查找历史文献,以及对比研究已出土的瓷器,我认为柴窑遗址就在汝州,它与汝窑存在着先后承续的发展关系。我希望可以找到柴窑址,再造柴窑瓷,从而解开柴窑之谜。

关键字: 朱文立 汝窑 天青釉 汝瓷
服务热线:19912348019、19932908262 自动传真:0315-5928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