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陶瓷釉上新彩作品具有色泽细腻光亮、愈久弥新的特点,这与其绘画色料的复杂严谨的调配与使用方法有关。本文系统地介绍了陶瓷釉上新彩色料调配材料的特点、调配流程及调配方法,为陶瓷釉上新彩使用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陶瓷釉上新彩;色料;粘合剂;调配流程;使用方法
引言
现在陶瓷产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色釉时代,釉上新彩陶瓷产品的装饰也越来越多地使用新型色釉料。陶瓷釉上新彩是指在釉烧过的陶瓷釉面上用低温颜料进行彩绘,然后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彩烧的装饰方法。因釉上彩绘的釉烧温度低,许多陶瓷色料都可采用,这给陶瓷绘制生产带来极大的方便。陶瓷色料绘制前的调配工作随着技术的发展也亟待科学化,这对于提高陶瓷产品的档次、丰富产品种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如何科学控制釉上新彩色料的调配,用比较严谨的方式把这种隐性的知识传承下去,是目前需要研究的课题。
1 对色料的分析
“色料”一词指仅供于低温烧成陶瓷制品装饰用的颜料,是陶瓷颜料的一个种类。不过,现在陶瓷学术界与多数企业,无论是色料还是颜料,习惯上二者名称已经可以互换使用,并无妨碍。色料是釉上陶瓷产品的外衣。它与陶瓷产品的胎体及釉料紧密结合一体,发挥着装饰美化陶瓷产品的作用,使陶瓷产品成为五彩缤纷的艺术品。
陶瓷釉上新彩所用色料是釉上低温色料,以各种矿物为原料,经过高温处理以后,经过研磨加工与釉面附着剂(熔剂)调配后使用。色料在陶瓷白胎上使用后,放入窑中约700—900℃烧成得到的产品。从陶瓷工艺角度来看,低温色料稳定,因此色料颜色丰富,绘制使用时不必考虑烧成后变色的问题,并可以互相调配,还可以用几种色料反复多次配合而得到更多的色彩。完全可以满足陶瓷釉上彩产品生产的需要。
2 对粘合剂的分析
陶瓷釉上彩绘时采用助熔剂、矿物着色剂和粘合剂三者之混合物。低温色料在加热至700—900℃烧成时,能使各种矿物色料熔接在制品加饰表面。陶瓷色料起着色作用,使陶瓷产品的获得色彩,而粘合剂一方面是将色料达到一定粘稠度,便于绘制操作,另一方面是使色料在烧制前能牢固粘附在陶瓷釉面上,避免其脱落。
过去,陶瓷色料的调配过程控制是凭借技师们的经验,对于不同色料和粘合剂的调配比例和工艺流程是根据其工艺来确定。粘合剂一般都是在烧制过程中加热至一定温度时,即被分解烧掉或自行挥发了。调配低温色料常用的粘合剂可分为两类:油性和胶性,其中,油性粘合剂使用最为广泛,但根据绘制工艺的要求不同,也有用胶性粘合剂的。根据具体情况,两者也可结合起来使用。
2.1油性粘合剂
陶瓷釉上彩绘色料调和使用的油性粘合剂,应具有一定稠度。即具有一定的粘度、比重、流动性及附着力。它是由有粘滞性的油剂和易挥发的干性油性组成的混合物。通常选择油剂时,要求具有较低的分解温度,以及分解时无收缩起泡现象。陶瓷釉上彩绘时最常用的油性粘合剂见表1。
表1 常用油性粘合剂
Table 1 The commonly used oily adhesive
序号 | 名称 | 特点介绍 |
1 | 乳香 | 是一种类似松香的树脂,多产于印度,纯粹者呈浅黄色透明体。随其颗粒大小来划分级别,通过加热蒸馏来提纯。乳香极富有粘性,为陶瓷彩绘时常用粘合剂之一。加热时易溶于汽油、煤油、樟脑油、松节油等。常温时它在酒精中的溶解度为90%,在乙醚中为97%。 |
2 | 松香 | 又名人造松香,为黄色透明块状物,性脆,粘性极强,但其分解温度并不甚高。它能溶解于樟脑油、煤油及酒精等有机媒溶剂中,而微溶于水。 |
2.2胶性粘合剂
用于陶瓷釉上彩绘的胶多富有粘性,种类也很繁多,按其来源不同,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动物胶,包括鱼胶、皮胶、牛胶、骨胶等;另一类为植物胶,包括各种树脂,如阿拉伯树胶、松香、桃胶、白芨等,对它们的选择标准是,具有较大的粘滞力,同时应有较低的分解或挥发温度,以及分解时无严重起泡收缩等现象。上述品种在陶瓷釉上彩绘时,都应先将胶粘剂用水调和成稀薄胶质溶液,然后再使用,较常用的胶性粘合剂见表2。
表2 常用胶性粘合剂
Table 2 The commonly used rubber adhesive
序号 | 名称 | 特点介绍 |
1 | 阿拉伯树胶 | 易溶于水,使用方便,但价格昂贵。 |
2 | 糊精 | 能完全溶解于水,为中性的溶液,性能尚可,且比树脂便宜。 |
3 | 石花菜 (又名琼脂) | 白色干燥粉末,易潮解。加水煮沸溶解后,呈半透明粘稠状液体,冷至45℃开始凝固。其稀释溶液常用作描花之粘结剂。 |
4 | 甲基纤维素 | 分水溶性和非水溶性两种。水溶性者用在釉浆中,流动性和保水性更好。使用时形成釉膜能力强,干燥和加热时的凝聚性好。 |
5 | 聚乙烯醇 | 是将聚醋酸乙脂用酸、碱、氨水等皂化制成高分子化合物,能在水中溶解。 |
3 调配方法
3.1调配流程
陶瓷釉上彩色料使用前,需要先将选取好的色料进行研磨加工,再与粘合剂按比例进行调配方可使用。其步骤是,先将所需色料放到擂钵内进行研磨,然后加适量清水擂细。擂研的时间越久,则颜料越佳。待颜料研磨成细微的泥状物,另将粘合剂与适量水或者油调成溶液,再加入料盘中共同调和成糊状物,将调制的料归拢,装入有盖的容器,以备使用。其使用流程见图1。
选择色料——色料研磨——与粘合剂调配——绘制使用
图1:色料调配流程
Fig.1: Pigment mixing process
3.2辅助材料的选用
调配油性粘合剂所用的油,有汽油、煤油、樟脑油、松节油等。调配胶性粘合剂所用的水,以自来水和蒸馏水为佳。一般河水、塘水,经净化或澄清处理后也可使用。但井水、地下水之类则不宜使用,因其水中含有矿物盐类及杂质。若用以调配色料,烧成后有损坏彩色釉光泽的问题。
3.3油性色料的调配
油性色料在调配时,由于色料是用油调制而成,这就要求熟悉色料与油的配比问题。油少了太干太涩画不出线来;油多了流得太快,画出来的线粗而且极易渗开而将画面弄脏。调制油性色料最常用的方法是挫料。
“挫料”是指陶瓷釉上彩色料的调配过程,是一项重要的陶瓷工艺技巧。所用的料,在新彩上,艳黑料(黑色)、西赤料(红色)等所有的料都以用油调成油颜料使用,一般所用的油有乳香油、松香油、樟脑油、煤油几种。料有干法和湿法两种用法,一般用湿法较多,必须用油将料调匀,方能适用,这就是挫料。
挫料的方法:把已经加工研磨细致的色料放到平整的盘内,倒入乳香油(老油)用挫料刀(或油画刮刀)等工具反复按压,使之不至有结块粗粒,要越细越好。鉴别的方法是将挫料刀平放在色料的上面去沾,能沾住及拎起后自然垂下呈丝线状,就表明已经调制好了。将调制的料归拢,装入有盖的容器,以备使用。
3.4 胶性色料的调配
胶性色料的主要调配材料是胶,它一般是固体状态,需要熔化后使用。由于不同种类胶的性能不同,熔化方法也有所区别,其方法见表3。
表3胶的溶化方法
Table 3 Glue melting method
序号 | 名称 | 溶化方法介绍 |
1 | 植物胶 | 将所需用量的植物胶(明胶)倒入小碗,先加入4倍凉水泡5分钟后再加入五倍的70OC热水,用筷子充分搅拌开胶粉。如果有疙瘩,说明未完全溶化胶粉,需继续搅拌直至疙瘩全部溶化。溶化后的胶液保质期限:用完后放入冰箱夏天约3~5天,冬季约10~15天。 |
2 | 动物胶 | 颗粒状的动物胶(骨胶)比植物胶(明胶)的接着力要强,且不易凝固,但需熬制。将颗粒状动物胶放入杯中,并注入清水,放置半小时。后用温水隔水蒸化即可。适当加入方形鹿胶粒,可以增加接着力和防腐臭。 |
调制色料时,胶的浓度直接影响画面着色的效果。浓了易开裂,淡了易剥落,只有恰到好处。胶的浓度掌握也很重要,不能浓也不能稀。胶液过浓容易造成底色开裂或起翘, 胶液过稀又会造成底色不牢固,时间长了有可能出现脱落现象。调配过程中,首先将所需用量的色料到入陶瓷容器,加入少量胶液拌匀。胶液量不够时可再加,直至调成糊状,用时再略加清水稀释即可作画,切忌用毛笔去直接拌颜色和胶,毛笔会吸走所有的胶液,使色料粉裹上胶液而造成画面剥落。值得注意的是,陶瓷釉上新彩色料的胶液量应加入适当,少则浓,且色料不易画平;多则稀,绘制后色料会流动,并产生一道道水流痕迹。
4 调配后的使用
4.1油性色料的使用
油性色料在使用时,由于调制油性色料所用到的油性材料不同,所以它们的使用性能也不一样,具体的油性色料使用性能见表4。
表4 油性色料的使用性能
Table 4 The use of oily pigment performance
序号 | 油性材料 | 使用性能介绍 |
1 | 乳香油 | 与粉状色料调和成料,性粘,不易挥发,适合表现物象的细节。 |
2 | 樟脑油 | 与粉状色料调和成料,易挥发性,适合快速表现;也可把调配好的粘性色料稀释,便于流畅作画,性散。 |
3 | 煤油 | 可制作特殊效果。利用水油不相溶的特点,在水性色料上渲染不会将下面的色料翻(泛)起来。 |
4 | 松节油 | 可与调配好的粘性色料结合使用,稀释后便于流畅作画,挥发较快。 |
油性色料调配完成后,将调制好的色料涂于瓷器表面,然后用其它油性材料画于其表面,利用油与色料的交融渗化特性,在釉面上显示出肌理。在绘制时,让色料充分吸收油性稀释溶剂,并根据画面的位置,用笔在陶瓷釉面上点染出纹理,利用色料在油剂中的晕化渗透作用,自然地出现天然韵致的肌理效果。
由于油性色料有粘性,绘制时不易顺畅流出,因此每画几笔就要随时在料笔杆上用中指打击,使料均匀流下,这个过程称为“打笔”。这种是在油性色料使用时必须学习的方法。
4.2胶性色料的使用
陶瓷釉上新彩绘制过程中,利用水和油互相排斥的现象,先用胶性色料勾线,并画出明暗层次,然后又用油性色料涂于画面的表面来着色。这样既可达到丰富画面的作用又不须多次烧造。
胶性色料在使用时,由于水分挥发的比较快,胶性色料过干都会影响绘制。在勾线过程中加入适量水,绘制起来就比较流畅。利用陶瓷釉面光滑且不吸水的特性,将调制好的胶性色料涂于陶瓷釉面,倾斜画面使色料产生流动而形成肌理。这种方法应注意胶性色料的浓度,太浓不会流动,太稀则流动太快,不能很好地控制。
结语
新彩色料在调制后使用有两大优点:一是色料能很好的附着在陶瓷釉面上。在低温烘烧前和烘烧后,画面效果基本一致,这便于彩绘时即可看到烧成后的预期效果,有利于使用者把握画面效果。二是便于绘制。在绘制过程中大部分色料均可自由调配,只有极少数色料相互调配后烘烧时会产生化学反应。这两个优点不仅便于陶瓷生产,还促进了陶瓷釉上彩绘生产工艺的发展。
作者简介:郑兴我(1978- ),男,河北泊头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陶瓷艺术创作与教育。E-mail: zhengxingwo@sohu.com
参考文献:
[1] 余磁.试论陶瓷装饰艺术的新发展[J].中国陶瓷.2002.4: 53-54
[2] A•C•布尔,金永祚.适合快速烧成的坯釉和彩色[J].中国陶瓷.1983.5: 64-72
The usage of ceramic overglaze color pigment
Zheng Xingwo
(Tangshan industrial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Tangshan 063000, china)
Abstract: Ceramic overglaze color works fine color and lustre is bright, the longer the new features . The works pigment with it's complex and rigorous mixing method is inseparable.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introduces the ceramic overglaze color pigment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ixing material, mixing process and mixing method,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users on the ceramic overglaze color.
Key words: ceramic overglaze color; pigment; adhesive; mixing process; u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