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陶瓷官网!请[登录] [注册] 服务热线: 19912348019、19932908262 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
关注陶瓷官方微信
更多

胎料加工技术的进步,为清三代景德镇瓷器的生产,带来了众多变化

发布时间:2019-08-19 来源:中国陶瓷官网 658次浏览

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年间,景德镇瓷业发展达到新的历史高峰。产品数量之大、质量之精、行销范围之广,均超过前代。康熙二十一年御窑场正式恢复生产,陶瓷大器烧制进入系列化的轨道。这一发展主要是由于陶瓷制造中所有的材料都直接来源于自然,因此,原材料的提炼技术对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景德镇官窑瓷器的烧造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南宋以前景德镇制瓷

全部使用瓷石为原料,即今天所说的“一元配方”。但由于多年的开采,至南宋时,景德镇的上层瓷石资源已濒于枯竭,为了克服下层瓷石容易变形、烧塌的缺陷,窑工们采用了覆烧的工艺方法。至元代,因陶工在景德镇附近的麻仓山找到了优质的高岭土,并将其与瓷石混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新的配方,不仅让景德镇瓷器的密度以及硬度有所提高,更是开创了由低火度的软质瓷向高火渡的硬质瓷过渡的新时代。由于麻仓土质地细腻,所以它在元朝时期又被称之为御土,到了明朝时期因被官府垄断所以又被称之为官土,随着过度开采而导致资源匮乏,因此,景德镇陶工开始寻觅新的优质瓷土资源,高岭山上的优质高岭土资源因此而被发现。

经过现代实验测试

清三代景德镇官窑制瓷所用的高岭土含量达35%,是历代最高,因此瓷质精美,变形率极低。经过数百年的工艺改进,在康熙时期景德镇官窑的瓷器胎土淘洗技术已相当成熟,瓷质细腻,紧密融于胎骨之上,浑然一体,有“坚白釉”之称,胎料加工技术的进步为清三代景德镇官窑瓷器的生产带来了众多的变化:

首先,原料的提炼使得胎土中含铁杂质较少而泛火石红色的现象不再存在,这种胎料特点使清三代的釉上彩装饰尤显灿烂缤纷


其次,由于胎土的质量得到显著提高,使得此时的器物普遍胎薄体轻,而且,绝大多数器物的底部显示有顺时针方向的旋涡形细旋纹。


最后,由于胎土淘炼得更加精细,加之泥浆陈腐技术的提高使胎泥的质量产生了飞跃性的提高,大器的胎土较明末时细密而坚硬,烧造成功率相对于前朝而言更高。




关键字: 胎料 加工 技术
服务热线:19912348019、19932908262 自动传真:0315-5928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