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陶瓷历史悠久,陶瓷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的北方瓷都。据史料记载,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开始生产陶壶、陶具。至明朝的永乐年间,唐山陶瓷已有一定规模。唐山是我国建筑卫生陶瓷工业的摇篮和发源地,早在1921年,中国第一件卫生陶瓷就诞生于唐山。
唐山地区储煤丰富,并且耐火矾土,硬质、软质(可塑)粘土以及石英、长石等无机非金属矿产资源充裕,为陶瓷生产提供了能源与资源,是陶瓷发展的圣地。随着生产的发展,特别是上世纪初开滦煤矿的建成和外资的进入,至三十年代末期,机器和电力在陶瓷生产制造中得以较为普遍的应用,唐山陶瓷渐渐兴旺起来。
1900年,德国地质专家汉斯昆德受唐山细棉土厂聘请来到唐山。六年后,在汉斯昆德的帮助下,开平矿务局会办、实业家周学熙从英国资本家手中收回细棉土厂自办,更名为唐山启新洋灰公司。
1906年的启新洋灰股份有限公司
1906年,启新洋灰公司唐山工厂总办李希明利用厂内闲土地建立瓷厂,其生产的陶瓷制品称“洋灰瓷”。
1914年,启新洋灰公司利用唐山细棉土厂旧址生产缸砖、铺地砖、电瓷、日用瓷等陶瓷产品,始称西分厂陶器部。
1917年,启新洋灰公司西分厂陶器部从德国购进磨泥机、压泥机、制瓷转盘等陶瓷机械,这是中国陶瓷企业首次引进国外陶瓷机械,实现了我国手工作坊式陶瓷生产向工业化生产的转变。
启新磁厂诞生中国第一件卫生瓷
1921年,西分厂生产出中国最早的卫生瓷——瓢式洗面盆和高水箱。
上世纪二十年代启新磁厂厂区全景
1924年,汉斯·昆德租赁承包了西分厂,并正式定名为“唐山启新磁厂” ,成为我国第一家建筑卫生陶瓷的企业,首开中国陶瓷工业化生产的先河。启新瓷厂在借鉴外国生产卫生陶瓷经验的基础上,使用了部分国产原料,利用煤烧倒焰窑等技术,生产出中国第一件陶瓷马桶,引领了中国的马桶革命。这不仅是中国卫生陶瓷史的里程碑,也是唐山人民的骄傲。
1925年,启新瓷厂从英国和德国购进的优质陶土,对唐山本地陶土进行改良,生产出唐山第一件真正意义的瓷器,改变了唐山“洋灰瓷”的面貌,唐山开始进入了瓷器生产的时代。同年,启新瓷厂使用德国陶瓷花纸生产出中国第一件贴花瓷器。
启新磁厂1927年彩色图案地砖生产情景
启新磁厂1927年生产出中国第一块彩色图案地砖
启新磁厂1927年生产出中国第一块彩色内墙瓷砖
1927年启新磁厂又开始生产彩色瓷砖和内墙瓷砖,成为我国第一家生产彩色瓷砖并承办出口业务的陶瓷企业。短短一年间,启新磁厂生产的卫生瓷出口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德盛窑业厂厂区全景
德盛窑业厂1932年注册使用的“得胜牌”商标
启新磁厂是采用机器生产的近代工业企业,并实行西方近代工业的管理方法,为手工作坊式的唐山陶瓷业提供了借鉴。在启新磁厂的带动下,德盛窑业及东西缸窑各陶瓷厂先后采用机器设备和新技术,唐山日用瓷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
百年唐陶,历经坎坷,风雨彩虹,薪火相传……相信在唐山陶瓷人的不断探索与努力下,唐山陶瓷定会继往开来,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