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寒流,让内陆小城的人们早早裹上了厚厚的冬装,在阳济公路一侧现代化的生产车间,白军锋穿着一件黑色的羽绒服,围着一条深红色的围巾,显得非常精干。提起“一带一路”,他用沉稳的语调,讲述着在乌兹别克斯坦经商的历程,把我们带到了有几分神秘,又有几分传奇的异国他乡。
1、 有心栽花花自开,淄博结缘好梦来
华冠陶瓷自2013年创立以来,始终秉承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发展理念,在陶瓷这个特殊的世界里辛勤耕耘,创造了多项阳城第一,打造出了凯利华、德隆祥、美琪特等多个颇具战略价值的品牌,产品质量通过国家对行业的标准认证,达到国际要求。
在有着20多家陶瓷企业的阳城县建瓷工业园区,华冠不是规模较大的,但却是最具创新活力的。白军锋,一个从个体户成长起来的企业家,有着精明、诚信、勇毅等成功者所具有的特质,更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
阳城县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货源地之一,陶瓷生产历史悠久,长盛不衰,其陶瓷产品曾通过古丝绸之路,伴随着悦耳动听的驼铃,走向世界各地。在这个陶瓷之乡长大的白军锋,自小受到陶瓷文化的熏陶,也深深感到新时代陶商身上所承载的历史的责任。他觉得自己有责任也有义务将传统丝路文明与现代经济发展相融合,扩展发展空间,促进产业融合。
在深入学习和理解“一带一路”战略思想的过程中,白军锋产生了一个梦想,他想让自己的企业走上一带一路。于是,每逢陶瓷交流、展销活动,他就踊跃参加,用心学习、交流,寻找和捕捉机会。
2014年9月,白军峰和总经理王斌带领公司技术人员,携带着优质产品参加山东淄博陶瓷博览会。这天,华冠的展厅里突然来了外商。白军锋急忙上前迎接,在翻译的介绍下,得知是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客商,专门做陶瓷生意的。白军锋热情地介绍着产品的性能、特点和价格情况,这个叫阿丁的外商,很认真地听着,并不住地点头。华冠产品性价比高,精致、漂亮,受到了阿丁的青睐。直觉告诉白军峰,这是一个极佳的机遇,他通过翻译与阿丁进行了进一步的交流、洽谈。从此,中国阳城的年轻陶商和乌兹别克斯坦的商人,在淄博进行了一次有意义的握手。
同年10月份,阿丁带着5名乌兹别克斯坦的客商,飞越千山万水来到了获泽河畔的华冠公司。参观车间,观摩生产工艺,乌商被华冠严格的管理和精美的产品吸引,当即签订了购买合同。从此,华冠开始走上出口之路,阳城陶瓷踏上了“一带一路”。
2、 因地制宜研新品,知己知彼百战胜
在产品打入中亚市场之后,2015年初白军锋带着技术人员前往乌兹别克斯坦,进行市场考察和调研。通过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审美需求以及人们对建瓷产品的规格、花色、质量的喜好,他们根据带回的当地样品,立即组织开展了新产品的开发,先后推出了二三十种针对当地需求的花色和款式产品。
一个企业的成功在于其在市场面前的敏感程度以及快速反应、创新能力。乌商在与白军锋交往之后,深深感到这个民营企业的魅力。华冠的产品,由于紧紧抓住了中亚地区市场的特点,一路顺风,很受欢迎。乌商不止一次地称赞华冠是山西的“蓝波湾”。
但是,由于阳城所处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的制约,产品出口批量受限,而且运输成本大。在此情况下,乌商发出了邀请华冠到乌兹别克斯坦投资建厂的“橄榄枝”,白军锋和他的管理层开始了一次新的选择。
3 、跨国建厂虽搁浅,雄心未已觅良机
从2015年后半年起,白军锋和王斌等多次前往乌兹贝克斯坦,对在此投资建厂的可行性和市场前景进行深度考察。
乌兹别克斯坦是一个位于中亚的内陆国家,历史上是丝绸之路中一个重要国家。在乌考察期间,白军锋不仅与当地的陶瓷企业进行了深度接触,而且受到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在感受了这个国家的体制、经济和社会管理的状况之后,白军锋觉得在此办厂有许多优势。这里的资源丰富,经济不很发达,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较低,环保准入几乎没有什么门槛。相比之下,把工厂建在这里要比在国内做产品出口,效益更高。
几经考察、论证,白军锋做出了在乌建厂的决策。
说干就干,在取得乌方政府和企业界的同意之后,华冠快速完成了前期的规划、设计工作,绘制了一摞摞的图纸,并报请我国商务部得到批准。之后,在乌首都塔什干征用土地400多亩,并在广东订购了陶瓷生产的各类设施设备,并计划于2016年底动工兴建,定名为“中韵”陶瓷。
然而,正当白军锋踌躇满志快速推进在乌建厂工作之时,传来了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去世的消息。社会环境,政策的连续性,对于一个外国企业来说,是关系生存发展的重大问题。出于对乌未来政策和环境等诸多不确定性的担忧,白军锋及其管理层在三思之后做出了暂停建厂的决定。
但是,白军锋知道自己的选择和曾经的努力没错。践行一带一路战略思想,让华冠陶瓷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是始终萦绕在他心中的梦想。
机会永远属于有准备的人。白军锋一直在准备着,在追求着,他期待着早一天实现心中的梦想,让阳城陶瓷在“一带一路”上闪光、生辉。(来自山西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