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广西三环企业集团董事长陈诚先生
广西三环企业集团是以设计、制造和销售日用陶瓷为主营业务,集科、工、贸于一体的民营企业集团,创业30 年来,一直专注于日用陶瓷创新产品生产和技术研究,拓展上下游辅业以增强配套能力、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全国日用陶瓷行业的龙头和骨干企业,日用瓷产量和出口创汇居国内同行业之首。为探讨如何做强做优陶瓷产业,带动广西地区陶瓷产业转型升级,三环集团陈诚董事长就三环集团“十三五”规划为主题做详细介绍。
目前,全世界日用陶瓷的年产量约310多亿件。随着全球化趋势及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进一步加深,产品、概念及其他文化元素的深度交流,特别是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大数据技术以及用户交互信息社会化等因素促使陶瓷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日用陶瓷行业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主题,以技术为保障的新一轮调整期已经到来。这加速了行业改革步伐,营销创新,设计创新、管理创新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企业发展的主要手段与方式。中高端市场需求增长,产品创新周期缩短,是未来十年全球日用陶瓷行业的发展特点和趋势。
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大幅提高,对日用陶瓷产品有了更高要求。因此,我们越是走高精尖的发展路线,就会越受市场的欢迎。2020 年我国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规划城镇化率超过60%,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同时,对外更加开放,经济文化交流活动更加频繁,日用消费品的更换频率将大大增加。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数据显示,中国酒店市场规模将于2025 年超过美国市场,酒店用瓷量也将持续稳定增长,预测2020 年国内日用陶瓷需求总量将达到200 亿件以上,以中高端市场需求替代低端产品的趋势明显。
经过近30 年的发展,三环集团形成了一些自己的发展优势。包括体制优势、规模优势、技术优势、品牌优势、区位优势、市场优势、人力资源优势和企业文化优势,还具有外向型企业的学习型团队、自我变革的发展能力和灵活多样、管理规范的合伙人发展模式,以及目前已经完成搬迁入园和转型升级的基础条件,为十三五规划的实施提供了先决条件;
三环集团还拥有22 家独立运营的分子公司,产能、出口创汇自2001 年起已连续十多年位居全国同行业首位。
三环集团拥有长期的技术积累和经验积累,拥有自治区级技术中心、广西唯一的陶瓷研究所、广西日用陶瓷产业工程院和技术输出资质。三环集团在国内国际具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品牌信用,获广西名牌产品、中国名牌出口商品和国家免检产品,并较早在美国和欧盟注册。
在国际市场方面,三环集团的开拓能力居于全国日用陶瓷企业的首位。主导产品日用陶瓷70% 以上销往欧美、中东、东南亚等80 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国内市场方面,三环集团开发出符合东方审美的艺术陶瓷产品,国内市场占比已上升至30%,进一步增长势头旺盛。
三环集团是在北流本地成长起来的外向型企业,是自治区级日用陶瓷人才小高地建设单位,聚集了一大批管理、技术、营销精英,还与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多家国内院校和研究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与国内160多位陶瓷工艺大师合作,自己培养的100 多名各级陶瓷工艺美术大师的作品也已经走向市场,获得市场广泛认可。
三环集团引进了国外全自动日用瓷生产线,并结合实际进行研究,吸收、消化先进技术,再研制自己的自动化生产线,提高装备技术水平。三环集团很早就通过电子商务全球布局、线上线下营销创新,推进更加开放的合伙人管理模。
当然,在制订规划中,三环集团也认真分析了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
一是低端产品产能过剩,价值低。有关资料显示,国际市场上中国产日用陶瓷价格仅相当于东南亚(泰国、马来西亚)的1/2,日本、韩国的1/5-1/10,东欧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的1/20,德国、英国的1/100。要在未来五年内完成高附加值产品市场占比80% 以上的目标,在中高端产品器型、装饰、包装设计等方面必须缩小与国际高端品牌的差距。
二是原料、燃料成本高。原料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低,目前北流日用陶瓷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原料专业化生产、原矿泥分级利用大有可为;据了解,北流工业园气价格是全国主要日用陶瓷产区中较高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陶瓷产业的发展。
三是专业设计人员的全员占比低,与国际市场以专业设计为主导业务的品牌相比竞争力不足。
四是人员素质与自动化生产要求不适应。行业普遍存在的人员职业化程度不高,平均年龄已经超过40 岁,对智能化、信息化生产设备的操作能力低,已成为制约自动化发展的首要因素。
五是跨界竞争。不仅同业竞争出现抢单、抢人才的现象,不同行业之间也出现一些抢资金、抢人才的隐形竞争,在任何一个行业的优秀均无法做到不可替代,过去完全隔离的专业范畴也相继出现兼并组合竞争的趋势。
在“十三五”规划期,三环集团将以极致的用户体验为客户价值导向,深度挖掘市场需求,以提升经营效益为中心,以时尚品质为附加值,产品向“高、精、专”发展,服务向专业化、便利化发展,市场营销向全球一体化发展,生产技术向节能环保和自动化发展。通过日用陶瓷工程院促进陶瓷高新技术产业化,加强国际国内技术交流、合作与技术服务,大力发展专业时尚的陶瓷产品设计能力。用加工珠宝的心态加工陶瓷。加强“产、学、研”结合,打造更加开放、共享的合伙人管理模式。通过收入递增计划,凝聚高度认可三环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的业界精英。健全激励机制,完善人才激励机制,营造人才发展环境,逐步建设高素质设计开发、技术研究、市场营销和经营管理人员队伍。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建百年企业,创世界品牌。
为实现“十三五”规划,公司组织专家编制了产品、技术、环保发展纲要,确定日用陶瓷生产技术向无害化处理和零排放发展,产品向高品质并具备某种特殊功能的卖点发展,辅助行业向专业化发展。“十三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有许多个,经过研究,三环集团郑重提出岭南“陶瓷小镇”的规划与构想,打造工业旅游、国际国内陶瓷大师创作基地平台,规划总投资20亿元,占地面积600亩,目前,投资1.2亿元的一期项目已经于2016年启动建设,有望2017年4月份投入使用。这是以陶瓷元素为特色的宜工、宜商、宜创、宜居、宜游的特色小镇,集中了工业、经济、文化、旅游的特色功能,值得期待。
为实现“十三五”战略目标,三环集团对市场营销、技术、产品、组织发展、资本运作和人力资源六个基础领域的战略措施进一步细化:
首先,市场营销战略
1、加大市场开发力度,国内、国际市场统一布局,有针对性细分区域市场营销策略,规范渠道管理。
2、以客户价值为核心价值导向,深度挖掘市场需求,及时将市场需求整合,设计与营销信息共享,快速把市场需求及时转化成产品要素,在设计中突出陶瓷产品的文化艺术与科技融合的特征,开发个性化的产品,满足不同市场、不同地域、不同消费群体、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创新内部竞争机制,加大设计开发投入,通过跨行业协作解决设计人才瓶颈问题。
3、建立支撑整个北流产区,辐射全国各大产区,全球一体化的大营销体系,充分利用北流国际陶瓷贸易城的公共展示平台及广西陶瓷电子商务平台,发展物流仓储信息服务业,做大贸易,做强品牌,突破北流陶瓷产业的发展瓶颈,实现三环与北流陶瓷产业的整体共赢。
4、创新文化营销、社会化营销手段,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达到品牌传播较大化,拓展营销渠道,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培育市场需求、引领市场潮流。
5、建立公共关系测评体系和公共关系预案,积极利用事件营销手段促进企业品牌传播。
6、巩固欧洲市场,扩大美国市场和国内市场,减少营销的中间环节,开拓终端市场,借助与国际品牌交流合作机会,锲而不舍,实施自主品牌扩张计划,精心打造三环国内国际品牌。
第二,技术保障体系
围绕绿色环保、节能高档日用陶瓷制造技术及产业化示范生产线建设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充分利用两化融合的契机,着重提升产业原料标准化、高新技术产业化进度,承担陶瓷行业科技情报收集、自动化装备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的战略任务,开展有偿技术服务和技术输出。
1、制造工艺创新提升。针对高档日用陶瓷内在、外在品性的需要,针对坯釉料制备工艺、成形干燥工艺、烧成工艺各环节的工艺参数及不同制造工艺中的装备特性和辅助材料工艺参数的基础性研究,保障高档日用陶瓷制造过程中质量的稳定性和高优级品率。
2、先进制造装备技术的创新及引进应用。原料、成型、烧成、装饰、编级自动化装备技术创新及引进应用。
3、辅助材料及制造工艺创新提升。
4、节能减排生产技术创新提升。
5、在开发满足日用瓷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的标准化原料的基础上,深入开展原料深加工技术创新,满足造纸、日用化妆品、橡胶等行业需要的高档高附加值的原料提纯、超细、改性等深加工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6、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产品个性化设计、产品研发体系的完善和改进,推动生产装备智能化和生产过程自动化水平及企业管理、营销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第三,提升产品研发活动
采取“高、精、专”的科技领先产品战略,核心竞争力产品做到“生产一代、试制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主要措施是:
1、加强材质创新提升,围绕高釉面光泽度、高规整度、高透光度或高性能要求进行材质创新。
2、新器型、新装饰的设计创新。从造型、花面、包装的角度,充分融合文化、艺术元素,创意设计开发造型装饰新颖、种类丰富、品位时尚高雅、功能先进、组配便利多样,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市场、不同地域的个性化消费需求的产品。
3、在研发、储备阶段的产品要在理念上突破,制定市场反应监测措施,深入聚焦用户对产品的极致需求。
第四,企业文化发展战略
进一步传承和发扬光大三环企业:敬业、诚信、务实、创新、开放、分享的文化基因,提高三环企业文化在员工中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动员全体员工为实现三环战略目标而奋斗。
第五,资本运作规划
主要是利用好企业搬迁的土地置换收入,盘活资产,合理运用融资平台筹措资金以满足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
第六,人力资源战略
1、建设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及管理机制,加大培训投入,实现管理人才、技术人才、营销人才的年轻化、知识化、职业化。
2、以广西日用陶瓷人才小高地为依托,通过柔性引进机制,引进高精尖人才,在提升研发水平的同时带领培养本土人才的成长。
3、通过在信息密集、人才荟萃的大城市设立营销公司、设计公司的方式,解决由于地域条件造成的营销、设计人才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