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陶瓷官网!请[登录] [注册] 服务热线: 19912348019、19932908262 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
关注陶瓷官方微信
更多

培育壮大创业投资和资本市场

发布时间:2015-03-24 来源:中国陶瓷官网 131次浏览

据央视新闻联播消息,中共中央、国务院23日印发《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意见》共有九项三十条。

《意见》指出,创新是推动一个国家和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整个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和挑战,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趋势变化和特点,面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任务和要求,必须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破除一切制约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新潜能,提升劳动、信息、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效率和效益,强化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对接,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

——坚持需求导向。紧扣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让创新真正落实到创造新的增长点上,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

——坚持人才为先。要把人才作为创新的第一资源,充分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动。

——坚持遵循规律。根据科学技术活动特点,大力营造勇于探索、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和社会氛围。

——坚持全面创新。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实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开放创新的有机统一和协同发展。

到2020年,基本形成适应创新驱动发展要求的制度环境和政策法律体系,为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提供有力保障。

二、营造激励创新的公平竞争环境

发挥市场竞争激励创新的根本性作用,营造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强化竞争政策和产业政策对创新的引导,促进优胜劣汰,增强市场主体创新动力。

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打破制约创新的行业垄断和市场分割,改进新技术新产品新商业模式的准入管理,健全产业技术政策和管理制度,形成要素价格倒逼创新机制。

三、建立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

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和各类创新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调整创新决策和组织模式,强化普惠性政策支持,促进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

扩大企业在国家创新决策中话语权,完善企业为主体产业技术创新机制,提高普惠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健全优先使用创新产品的采购政策。

四、强化金融创新的功能

发挥金融创新对技术创新的助推作用,培育壮大创业投资和资本市场,提高信贷支持创新的灵活性和便利性,形成各类金融工具协同支持创新发展的良好局面。

壮大创业投资规模,强化资本市场对技术创新的支持,拓宽技术创新的间接融资渠道。

五、完善成果转化激励政策

强化尊重知识、尊重创新,充分体现智力劳动价值的分配导向,让科技人员在创新活动中得到合理回报,通过成果应用体现创新价值,通过成果转化创造财富。

加快下放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权,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加大科研人员股权激励力度。

六、构建更加高效的科研体系

发挥科学技术研究对创新驱动的引领和支撑作用,遵循规律、强化激励、合理分工、分类改革,增强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原始创新能力和转制科研院所的共性技术研发能力。

优化对基础研究的支持方式,加大对科研工作的绩效激励力度,改革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科研评价制度,深化转制科研院所改革,建立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技术转移机制。

七、创新培养、用好和吸引人才机制

围绕建设一支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队伍,按照创新规律培养和吸引人才,按照市场规律让人才自由流动,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

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健全科研人才双向流动机制,实行更具竞争力的人才吸引制度。

八、推动形成深度融合的开放创新局面

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以更加主动的姿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以更加开阔的胸怀吸纳全球创新资源,以更加积极的策略推动技术和标准输出,在更高层次上构建开放创新机制。

鼓励创新要素流动,优化境外创新投资管理制度,扩大科技计划对外开放。

九、加强创新政策统筹协调

更好发挥政府推进创新的作用。改革科技管理体制,加强创新政策评估督查与绩效评价,形成职责明晰、积极作为、协调有力、长效管用的创新治理体系。

加强创新政策的统筹,完善创新驱动导向评价体系,改革科技管理体制,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

《意见》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把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重大任务,认真抓好落实。有关方面要密切配合,分解改革任务,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确定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要加强对创新文化的宣传和舆论引导,宣传改革经验、回应社会关切、引导社会舆论,为创新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出台文件,指导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这份《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全文约9000字,共分9个部分30条,包括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营造激励创新的公平竞争环境,建立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强化金融创新的功能,完善成果转化激励政策,构建更加高效的科研体系,创新培养、用好和吸引人才机制,推动形成深度融合的开放创新局面,加强创新政策统筹协调。

科技创新在国家发展全局中居于什么位置?意见指出: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统筹科技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领域改革,统筹推进科技、管理、品牌、组织、商业模式创新,统筹推进军民融合创新,统筹推进引进来与走出去合作创新,实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开放创新的有机统一和协同发展。

意见明确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四个坚持”和一个目标:坚持需求导向、人才为先、遵循规律、全面创新。到2020年,基本形成适应创新驱动发展要求的制度环境和政策法律体系,为进入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保障。

如何营造激励创新的公平竞争环境?打破行业垄断和市场分割是关键。意见指出:加快推进垄断性行业改革,放开自然垄断行业竞争业务,建立鼓励创新的统一透明、有序规范的市场环境。

意见明确要求,要切实加强反垄断执法,打破地方保护,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的规定和做法,“纠正地方政府不当补贴或利用行政权力限制、排除竞争的行为,探索实施公平竞争的审查制度”。此外,改革产业准入制度,制定和实施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破除限制新技术新产品新商业模式发展的不合理准入障碍。

为了激励成果转化,意见提出要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对用于奖励科研负责人、骨干技术人员等重要贡献人员和团队的收益比例,可以从现行不低于20%提高到不低于50%。同时,鼓励各类企业通过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方式,调动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科研人员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取得股权奖励收入时,原则上在5年内分期缴纳个人所得税。

为了发挥金融创新对技术创新的助推作用,意见提出要研究制定天使投资相关法规,对包括天使投资在内的投向种子期、初创期等创新活动的投资,统筹研究相关税收支持政策。

同时,强化资本市场对技术创新的支持。加快创业板市场改革,规范发展服务小微企业的区域性股权市场;发挥沪深交易所股权质押融资机制作用,支持符合条件的创新创业企业发行公司债券。

如何让企业真正成为创新决策的主体?意见提出,建立高层次、常态化的企业技术创新对话、咨询制度,发挥企业和企业家在国家创新决策中的重要作用。吸收更多企业参与研究制定国家技术创新规划、计划、政策和标准,相关专家咨询组中产业专家和企业家应占较大比例。

在完善创新驱动导向评价体系方面,意见提出,改进和完善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方法,体现创新的经济价值。健全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经营业绩考核制度,加大技术创新在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中的比重。把创新驱动发展成效纳入对地方领导干部的考核范围。

意见明确,要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和各类创新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调整创新决策和组织模式。提高普惠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坚持结构性减税方向,逐步将国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方式转变为以普惠性财税政策为主。

“集团化”和“市场化”是深化转制科研院所改革的两个重要方向。意见提出,对于承担较多行业共性科研任务的转制科研院所,可组建成产业技术研发集团。同时,推动以生产经营活动为主的转制科研院所深化市场化改革,通过引入社会资本或整体上市,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推进产业技术联盟建设。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的重要一环―乡村医生改革,得到进一步明确和细化。

昨日(3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未来原则上按照每千服务人口不少于1名的标准配备乡村医生。

同时,为保障乡村医生收入,国务院要求各地要综合考虑乡村医生工作的实际情况、服务能力和服务成本,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保障乡村医生合理的收入水平。

每千人将配一名乡医

决策层“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综合医改思路,进一步在乡村医生改革中得以深化。

通俗来说,乡村医生(包括在村卫生室执业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主要负责向农村居民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并承担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委托的其他医疗卫生服务相关工作。长久以来,乡村医生的薪酬激励、行业规范等多方配套细则均尚待完善。

根据国务院的要求,未来的目标规划是,通过10年左右的努力,力争使乡村医生总体具备中专及以上学历,逐步具备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乡村医生各方面合理待遇得到较好保障,基本建成一支素质较高、适应需要的乡村医生队伍,促进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制度的建立。

并且各地要综合考虑辖区服务人口、服务现状和预期需求以及地理条件等因素,合理配置乡村医生,原则上按照每千服务人口不少于1名的标准配备乡村医生。

在乡村医生执业准入上,国务院要求在村卫生室执业的医护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资格并按规定进行注册。新进入村卫生室从事预防、保健和医疗服务的人员,应当具备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

未来将加强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重点实施面向村卫生室的3年制中、高职免费医学生培养。免费医学生主要招收农村生源。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卫生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蔡江南曾表示,目前我国200多万名医生中,约有一半学历为本科以下,许多乡村医生并没有接受过中高等医学院的专业培训,只能从事简单的医疗服务。而国家为乡村医生提供培训进修的机会,以及定向培养医学生,可以为基层解决优质人才匮乏的难题。

探索多渠道收入补偿

更深一步看,为打造坚实的乡村医生队伍,合理的薪酬机制亦待改革推进。

有医改专家认为,行政干预是一种措施,同时可以探索多种途径,例如发挥经济杠杆的激励作用,政府出台政策,把选择留给个人。比如国外有一种方式,经过入院医师培训的毕业生若自愿到基层就业,可以为其减免上学期间贷款的学费。

国务院对此的考虑是,未来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根据核定的任务量和考核结果,将相应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拨付给乡村医生。在2014年和2015年将农村地区新增的人均5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全部用于乡村医生的基础上,未来新增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继续重点向乡村医生倾斜。

为探索完善乡村医生多渠道补偿政策,国务院要求各地要综合考虑乡村医生工作的实际情况、服务能力和服务成本,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保障乡村医生合理的收入水平,提高乡村医生待遇。

而未开展乡村医生和农村居民签约服务的地方,对于乡村医生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要通过设立一般诊疗费等措施,由医保基金和个人分担。

在综合考虑乡村医生服务水平、医保基金承受能力和不增加群众个人负担的前提下,科学测算确定村卫生室一般诊疗费标准,原则上不高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般诊疗费标准,并由医保基金按规定支付。各地要将符合条件的村卫生室和个体诊所等纳入医保定点医疗机构管理。

对于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村卫生室执业的乡村医生,要综合考虑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偿情况,给予定额补助。定额补助标准由各省(区、市)人民政府按照服务人口数量或乡村医生人数核定。

下一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决策层将进一步动态调整乡村医生各渠道补助标准,逐步提高乡村医生的待遇水平。


关键字: 创业投资 资本市场 国务院 中共中央
服务热线:19912348019、19932908262 自动传真:0315-5928086